坚守初心,拥抱变化——2025年中国广播电视质量
栏目: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0:15
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迪
近日,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、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中国广播电视质量创作大会在北京召开。大会以“1+1+10+6+n”的形式——包括开幕式及主论坛、精品之夜、十场平行论坛、六场文学沙龙和多项专题活动,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家机构、9000余名代表。从创意动力、技术强化、开放格局三个维度勾勒出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现状。
回归剧本:重振视听创作新动能
本次发布会,“回归剧本”成为关键词之一。主论坛上,帕木党组长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指出,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始终把思想深度和艺术精准结合起来;广播电视音响创作要实现“自上而下的组织力”与“自下而上的创造力”的结合,使产业制度体系和创意生态形成良性循环。
优化创作生态,意味着高质量创作依靠制度支撑、创作者成长和观众反馈来推动集体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在论坛致辞中表示,创作要真正实现从“明星为中心体系”到“剧本为中心体系”的结构性转变。从剧本上看,视听内容能够真正忠实地回归故事,“讲”故事,讲“好故事”。
会上,该线路主创们也回应了“回归本源”的当代主张。导演孔笙说:“剧本是根。好的剧本就像大树坚实的根,深深扎根于艺术文化的土壤中。根越深,主干越高。”他认为,高质量的创作“不应该仅仅依靠资本和流量,而是要靠编剧、导演、演员和创作者之间的同频和精神共鸣。”编剧梁振华建议创作者要“贴近人民、贴近时代,让创作回归人民的场景、时光的风景。”
现实创作的回归也在数据层面得到印证。 《广播电视大屏收视报告(2025)》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卫视频道总收视人数达到7824亿,同比增长9.9%。现实题材电视剧和短剧成为最具意义的内容板块不增长。同时,北京报业厅活动提出的“市政协同、金融强化、空间承载”三维支撑体系,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全链条保障。从剧本回归到创意创新,再到与行业对接,一条“以内容激活动能”的品质发展路径清晰起来。
技术助推:数字化浪潮下传播生态修复
人工智能和超高清技术已从概念走向实践,深度融入创作、传播、体验全链条,驱动行业从“工具辅助”走向“流程重塑”。在超高清论坛上,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刘建国指出,要组织好内容、播出、传输、终端等全链条。l 引领网络终端支持的超高清发展新格局;要以创新技术带动内容创新、服务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,加快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和规模化应用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姜文波提出,加快建设IP化全媒体超高清制播体系,利用人工智能重构视音频制播流程,创造媒体领域新生产力。
在内容创作过程中,科技赋能释放全民创造能量,提升优质内容生产力。在“人工智能赋能精品创作沙龙”中,创作者们分享了AI落地经验。 《信仰的足迹》导演焦健科灵AI表示:“科灵AI在十分钟内提供多种照片解决方案,主要任务转变为精准选型和表达。”总站高级工程师王子健表示,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改变了“非线性生产秩序”。快手磁力引擎AIGC视频产品负责人余萌透露,AI提升商业内容输出效率。
在沟通和体验方面,人工智能的介入正在重新配置受众与内容之间的关系。算法推荐、智能剪辑、虚拟合成等技术加速了观众与内容的双向互动,逐渐模糊了“看”与“创造”的界限。在《新大众文艺:UGC(用户内容)赋能影视新生态沙龙》中,B站介绍@git元宝:“AI的出现降低了影视新生态UGC创作的门槛,让更多普通人敢于表达。”科技的普及,也让创作回归到情感和故事的本源。@特效兄弟工作室负责人指出:“科技总是让人厌烦,但我们还是需要好的故事和想法。”从影视混搭到互动叙事,从短视频到虚拟空间,AI推动了视听内容在多平台的流动和再生,重新配置了作品与观众的关系。
技术正在成为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推动者,使叙事和交流变得更加广泛。人工智能与UGC的深度融合,构建了一个以创意为驱动、以情感共鸣为中心的开放生态系统。
搭建平台:以开放的行为走向新的未来
在产业变革的关口,“开放、协作”也成为关键词之一会议的。论坛上,从政策签署到产业对话,从创意共建到区域链接,呈现出更加立体的产业合作图景。在圆桌讨论环节,福建、山东、广东、四川等省广电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产业扶持政策、文旅融合、影视基地、行业科技强强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。他们还与拉沙维根四大影视项目联合签约,标志着跨区域资源整合的加速。此外,“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”沙龙环节汇聚主管部门、制作机构、学术力量,推动从创作源头到人才体系的全面合作。
国际交流的开放布局化也引起关注。动漫论坛以“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”为主题,提出以动漫为载体,推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。会上启动了“视听中国全球直播”活动。结果显示,已有100多部多语种作品在国外主流媒体播出,有效提升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。华纳兄弟探索集团与腾讯视频合作的《探索》成为“本土洞察+全球视野”模式的代表,展现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。
城市层面的创新实践,为开放的产业格局提供了更加鲜活的样本。此次在北京新闻发布厅举行的活动,通过政策解读、数据发布、项目签约、宣传推介等方式,全面展示了广电电视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。区域推广,形成全国政策与市场、资源与企业、音视频产品的对接平台。
从回归剧本的创作信心,到技术赋能的创新跨越,在开放与融合中,2025中国广播电视创作质量呈现出广电音频行业全景。大会不仅展示了行业发展的扎实成果,更汇聚了面向未来的创作者共识:品质为根、创新为魂、开放为势。
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11月05日第09页)